发布时间:2024-11-20 访问次数: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全国教育大会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提升导师素质,创新研究生指导模式,研究生院于2024年11月8日—11月13日在立德楼C117会议室举行了四期研究生导师培训系列讲座。讲座由研究生院副院长龙丹主持,研究生导师共计200余人次参加。
讲座邀请了四位研究生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和教授。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博士生导师苏晖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智能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南大学董剑桥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苏杭教授和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金树教授分别围绕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教育、科研选题策略和研究生指导的八种意识等领域对导师展开了相关培训。
本次系列讲座第一场于11月8日下午举行,苏晖教授首先从学习境界与学习方法指导出发,指出要追求较高的学术境界和人生境界,同时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广博性和扎实性,不断寻找并坚守自己的学术阵地。苏晖教授结合自身经历,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所开设的硕士生课程------《文学理论学批评》为例,从理论术语、批评实践、带领学生组织和参与国际交流等三个方面出发,分享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科研创新引领。除此之外,苏教授还具体解析了如何带领学生进行学术创新,提出在进行论文选题时,要注重前沿创新、大小适中、标题设计等因素,在论证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六性”,即科学性、逻辑性、缜密性、严谨性、对话性和学理性。
11月11日上午,董剑桥教授从数智技术的挑战出发,就研究生培养观念与技术细节的变革话题提出了解构培养模式的解决方案,指出ChatGPT一类的AI教育介入之所以对研究生教育造成巨大影响,本质上在于它不仅影响研究生教育领域的技术细节,更影响教育的范式与培养人才的理念,且直接挑战研究生教育领域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引发了与会者的深入思考。接下来,董剑桥教授从AI工具的可予性出发,聚焦研究生导师应该用好AI工具来进一步增强沟通能力,评估信息能力,提高解惑能力,跨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董教授就AI赋能研究生教育的学术伦理与规范方面提出建议,倡导各位研究生导师在AI赋能教育过程中务必规范学术伦理问题,把控好可及性和公平性。
在11月13日下午的第三期培训中,苏杭教授指出,研究生导师在指导研究生进行选题工作的过程中,个人兴趣是选题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也要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在学科研究领域,需紧跟国际前沿,关注学科领域发展脉络与趋势,着眼现实需求,找准研究落脚点。他强调适应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从当下热门的 AI、LLM、ChatGPT 等人工智能辅助工具中寻找选题灵感,并找准学科交叉方向。此外,还需考虑语料的可及性,以保证选题的可持续性和话题的可延展性。
在11月13日下午的第四期培训中,李金树教授强调研究生导师和学生既是学术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新聘研究生导师应准确把握研究生培养的战略意义、观念方法和主要内容,深刻认识新时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需要战略思维和系统眼光。讲座基于李教授个人多年的指导实践,以“意识”为线索,聚焦“创新意识”“系统意识”“生活意识”“实践意识”“技术意识”“协同意识”“借镜意识”“专精意识”等八种意识,串联研究生指导的观念立场、方向定位、专业品质等质素,既涉及宏观的价值理念,更关乎微观的路径方法,引发了在场导师的共鸣。
研究生院通过举办系列导师培训进一步加强了导师队伍建设,提升了导师素质、培养水平和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并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参与讲座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都积极反馈,本次讲座内容充实、知识丰富且实用性极高。讲座为研究生导师,特别是2024年新聘导师开展教研指导工作带来了关键的启示和指导,有助于推动研究生教育教学创新的高质量发展。
图/文 钟璐熙、项红菊
上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