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列表 >

广东财经大学张广奎教授莅临我校讲学

发布时间:2014-09-30 发布者:王碧波 访问次数:

2014年9月28日上午十点,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张广奎教授莅临我校,在图书馆二楼会议室为全校师生带来题为“诗之‘歌’——诗歌朗诵与‘诠释’”的精彩讲座。讲座由研究生院胡安江教授主持,现场座无虚席。

讲座开始时,张教授指出诗歌朗诵是表现诗歌内涵美和形式美的途径之一,是朗诵者的再创造过程。诗歌朗诵是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对诗歌的有声诠释和表达。随后,张教授以自己的诗歌作品《后面的》为例,向在座的师生展示了诗歌朗诵的不同形式,并举例说明不同的读者因为视角不同,所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诠释不同,进而朗诵方式也可能不同。

随后,张教授以华兹华斯对诗歌的定义进行阐发,对诗歌朗诵进行了定义,认为“诗歌朗诵是基于诗歌理解和诠释的强烈情感的有声表达”。在讲座过程中,张教授还从生活偶例展开,建议在座师生从多变的视角去进行学术研究。

随着讲座继续深入,张教授介绍了诗歌与诗歌朗诵中的美学要素,并以象形诗Swan and Shadow为例,说明诗歌的某些美学要素无法在朗诵中得以表现。此外,张教授还从主体、韵律、节奏、视域融合四个方面介绍了如何把握诗歌朗诵的美学要素,朗诵与分析了杜牧的《清明》、弗罗斯特的《雪夜林中小驻》、卡尔·桑伯格的《芝加哥》,并提出诗歌朗诵就是“视域融合”视角下朗诵阐释者与诗歌之间阐释的“新视域”,是一种以个体为基础的有声诠释。最后,张教授还举例说明诗歌朗诵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朗诵者应该先入佳境,吐词清晰,集体朗诵需要编导和排练。

进入互动环节后,在座多名研究生分别表达了自己在诗歌翻译、诗歌创作、文学翻译方面的理解和疑问,张教授也相应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回答了同学们的疑问。他还分享了自己在诗歌创作上的感受,并鼓励了在座的诗歌爱好者与文学爱好者。

在此次讲座中,张教授朗诵并分析了多首诗歌,提出许多颇具启发性的见解,聆听了此次讲座的研究生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张广奎教授

提问环节

提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