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列表 >

第十三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19-11-04 访问次数:

2019年10月25日至27日,第十三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词典学与二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外国语大学词典学研究所承办,商务印书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来自英国、丹麦、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的39所高校、科研机构和出版社120余名专家学者和业界同行出席,围绕“新时代双语词典学的使命与担当”开展研讨。大会共收到摘要107篇。

 

图1: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于26日上午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宏文楼国际报告厅举行,由中国辞书学会常务理事、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兼词典学研究所所长王仁强教授主持。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董洪川教授,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主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章宜华教授,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朱亚军教授分别致辞。董洪川副校长代表四川外国语大学对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关心关注学校词典学学科发展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章宜华教授对本届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过去两年所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汇报,并着重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平面辞书逐步向“融媒辞书”转变,词典学一方面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要与国家战略、前沿科技和用户需求紧密结合,形成全新的内容生产方式,促进辞书编纂的“智能化”,凸显词典的时代责任和历史担当。朱亚军教授代表协办单位首先祝贺大会顺利召开,对四川外国语大学团队的付出表示衷心感谢,表示出版社愿做桥梁和纽带,为词典编纂者、研究者助力前行,共创辉煌。

图2:董洪川副校长致辞

图3:章宜华教授致辞

图4:朱亚军教授致辞

大会邀请国内外学界专家和业界同仁做了11场精彩的大会主旨发言。

英国考文垂大学Hilary Nesi教授的“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about Dictionaries”(一门词典慕课简介)以英语词典学慕课的设计与开发为起点,基于慕课学员的线上反馈,探讨了未来词典的发展趋势,如词典类型模糊化与融合性、计算机资源的介入以及百科知识和多语元素的增加,强调用户视角研究对词典编纂具有的针对性指导意义。

英国巴斯大学Gail Forey博士的“Genre-based Pedagogy: Vocabulary, Dictionaries and Teaching Language in Context”(基于体裁的教育教学:词汇、词典和语境中的语言教学)从功能语言学视角引入基于体裁的语言教学理念,探讨词典介入的教学框架设计,即词典在师生共建场景、教师建模与语篇解构、教师导向学生建构以及学生独立建构的教学循环系统中的作用,为学生提高语言知识学习效率、发展专业语言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丹麦奥胡斯大学Sven Tarp教授的“The Window to the Future: Turning Lexicography Upside Down”(通向未来之窗:颠覆词典学)从词典编纂史出发,分析了当下词典编纂的趋势及词典身份危机,提出对未来词典编纂的要求,即充分利用新兴技术、跨越学科界限,以用户需求和使用为依据,建设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词典数据平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章宜华教授的《融媒体背景下多模态词典文本的设计与编纂设想》从语言和认知的关系分析了融媒体、多模态在词典编纂中的优势,详述了基于模态效应的融媒体词典模态表征、结构特征以及文本构建,关注词典用户及其使用的差异性表现。依托融媒体技术条件使词典信息得以数据化、查询智能化,在提升信息时代词典市场适应能力的同时,也能应对用户查阅习惯的改变。

 

                         图5:大会专家发言(一)

 

复旦大学高永伟教授的《汉英词典应用化》首先对比了英语国家和国内纸质词典对应APP,展示了英语国家词典出版商和词典网站在数字词典方面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及其存在的诸多不足,接着概述了国内词典应用化进程的特征,最后以现有多个汉英词典应用为例,分析其特征与不足,探索词典应用化趋势给汉英词典编纂带来的启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李兰博士的“M-dictionary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Criterion, Case Study and Future Perspectives”首先概览了国内目前存在的词典APP,随后介绍了基于不同理论建构的评价标准体系,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指出移动词典的应用挑战之根在于词典学和教学法的相关研究,并以此为基础预测了未来词典的发展趋势。

四川外国语大学王仁强教授的《超学科路径的词类范畴化研究及其词典学意义》从词类在语言范畴研究中的重要性出发,说明兼类问题不仅是理论层面的争论焦点,也是实践层面的现实困境;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本质上是一种超学科路径的词类范畴化研究,满足超学科研究的三大公理:本体论公理、逻辑公理和认识论公理,能为汉语/汉外词典词类标注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论上的指导。

华侨大学陈文革教授的《批评词典话语研究:词典语篇的意识形态与权力》从词典、词典学本质和词典文本特征出发,建构了批评词典话语研究框架,包括定义、研究视角、研究原则及分层分析模型,并基于个案详解了基于理论框架研究的可及性。

 

                       图6:大会专家发言(二)

南方医科大学蒋文凭博士的《融媒体词典设计与实现的探索性研究》回顾了词典与媒体结合的三个阶段,重点介绍了融媒体词典的词典文本、文本组织形式和文本媒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其设计得以实现的具体路径。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姚虹女士和邹皛白女士的《内容+:浅谈融媒体时代词典出版的必然转型》指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屏时代的到来,传统词典出版模式将不再适用新时代用户需求;通过外研社出版的8大语种APP为例,提出融媒体时代中用户视角下的词典转型方案。

商务印书馆马浩岚女士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9版)APP》分析了词典编纂中所呈现的特征、个性化查检功能和学习功能等新技术以及图解词汇、云服务等新增加亮点功能。

上海译文出版社朱亚军教授的《我国原创双语工具书发展的历史回眸与未来走势》,以上海译文出版社原创双语工具书的编纂和出版为佐证,回顾了双语词典工具书的辉煌历史,讨论了艰难现状和困境,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了双语词典的未来发展路向。

图7:大会专家发言(三)

大会分设6组平行论坛共12场。各论坛本着学术交流、深化研究、积极创新的原则展开。第一组发言内容集中在词典释义模式、释义现状考察、双语词典词目对等词语义韵分析、词条释译以及词典词义衍生研究;研究方法主要以定量研究为主,包括抽样、定性研究;研究视角从传统的编者开始转向用户视角,尤其关注用户的认知特征。第二组发言内容主要讨论词典语法与构式研究,如政治术语建构、词典类联接、搭配表征模式、兼类问题及词类标注研究;研究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历时与共时的结合。第三组发言主题围绕汉外学习型词典编纂、专科词典编纂特征、本土化词典编纂体系与评估、数字化词典编纂及词典用户的需求和使用调查研究展开;研究方法主要涉及历史比较、定性和定量研究。第四组发言内容集中讨论了词典文化词汇模型、词条文化信息建构、词典介入词汇或二语写作教学、文化特定词表征与处理、新词收录标准、兼类词心理表征以及词典用法说明如类词缀构词知识专栏的设置,研究方法主要涉及定量、实验和文本分析。第五组发言内容主要围绕词目词的释义与翻译、术语注释与翻译、隐喻信息呈现、语义探析和词典学研究知识图谱展开;研究方法以定量、定性、计量分析为主。第六组发言主题为“词典语法和构式研究”,以词类标注、构式图式网络、结构信息标注和词类范畴化为主,从多样化视角与方法出发探讨了词典编纂相关问题的解决之道。平行论坛讨论题目不仅覆盖面广、研究方法多,词典语种也很丰富,除汉语(方言)、英语、法语外,研究语种还涉及日语、韩语、俄语、泰语和西班牙语。与会代表积极发言、旁听专家精彩点评,现场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郁,与会专家代表的深入交流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双语词典学研究的视角和主题。

图8 平行论坛(一)

图8 平行论坛(二)

闭幕式由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主任马浩岚主持。首先,6位平行论坛负责人对各组交流情况进行了小结。接着,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主任章宜华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本次大会非常成功,体现为“六少六多”的特色:(1)老面孔少了,新面孔多了,象征着老一代向新一代的学术传承已经完成,词典学研究后继有人;(2)就词典研究词典的少了,跨学科的研究多了;(3)仅研究传统词典的少了,涉及数字化词典的多了;(4)出版社紧盯着编辑出版的少了,关注词典新理论新方法的多了;(5)仅谈引进版词典的少了,谈原创词典的多了;(6)仅埋头编词典出词典的少了,关注词典用户使用的研究多了。章教授指出,将来词典的发展趋势是静态使用会变少,词典多模态化、融媒体化会增多,知识呈现动态化、查阅互动化增多。在即将到来的融媒体时代,词典学研究者肩负应有的学术使命、承担的时代责任,加强融媒体词典、二语习得与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研究。章宜华教授宣布青年学者优秀论文获奖名单,接着举行颁奖典礼。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秘书、四川外国语大学胡文飞教授宣读会议纪要,并提请全体代表审议表决。下届会议承办单位代表发言。黑龙江大学张春新教授就承办第十四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进行了表态发言,华侨大学陈文革教授就承办第七届词典学与二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进行了表态发言。最后,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承办方负责人王仁强教授致闭幕词,对各位专家为川外师生提供极为难得的学习机会表示感谢。至此,本届大会圆满落幕。

图9:章宜华教授总结

图10:青年学者优秀论文奖颁奖

附:

第十三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

暨第六届词典学与二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等  级

姓  名

工作单位

论文题目

一等奖

王礼亮
李萌萌

四川外国语大学

现代韩国语兼类问题研究

——以《新国语词典(第五版)》为例

耿云冬

武汉大学

试论全球本土化视野下的学术英语词典编纂理念创新

二等奖

曾  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基于思维导图的范畴理论下的法语学习词典的

释义研究

丁  骏

复旦大学

陆谷孙风格的词典学提要

董玉双

四川外国语大学

汉英词典动名兼类词的词类标注对比研究

黄锦鸿

复旦大学

主体性和主体间性视阈下大中型汉英词典译义的处理

三等奖

崔康婕

四川外国语大学

An Empirical Study of Word Class Labeling of Total Reduplication Lexemes inNew Century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 2nd edition)

杨  上

复旦大学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Coverage of Acronyms and Initialisms in English-Chinese Learner’s Dictionaries

戴玲珍

厦门大学

2007-2019年国际词典学研究的知识图谱  

——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

蒲月琼

四川外国语大学

汉英社交词项词类范畴化对比研究

文  慧

四川外国语大学

西班牙语惯用词组搭配的分析与研究

——以《西班牙语学习词典》为例

于文雍

复旦大学

《牛津英语词典》中收录的汉语借词词频分布及其对汉英词典编纂的启示

曾  利

西南科技大学

汉英学习型词典中动词“提升”的类联接信息表征研究

图11:与会专家代表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