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31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访问次数:
界面研究与认知诗学论坛第四十八期于2015年3月23日晚七点,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大厦1314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四川外国语大学日语系陈可冉博士发表了题为“山中早行·马上残梦—中日同型诗题的共鸣与变奏”的主题报告,由四川外国语大学日语系副主任、王宗瑜博士主持,研究生院胡安江教授和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活动。
首先,陈博士介绍了日本诗歌体裁种类、变迁以及与中国诗体的渊源,着重介绍了“徘句”的历史。“徘句”是“俳谐之连歌”的“发句”蜕变而来,是一种新的短歌诗型。接着陈博士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日本“徘圣”松尾芭蕉的生平、名字来源以及在江户时代他对日本文学的重大贡献。
然后,陈博士重点向我们讲授了芭蕉这首诗的意思,并详细分析了芭蕉这首诗的创作过程。接着他引出了在中国诗人杜牧也写过一首类似“马上残梦”此般意境的诗歌,以及刘驾所作的《早行》中“马上残梦”意境。他对比了这些诗人对这一意境的不同描写,以及他们诗中意象的不同运用,进而总结道:罗山、刘驾、丈山、芭蕉等日本诗人的诗歌受到了中国诗人如杜牧、苏轼的影响,促进了日本诗歌的发展。
最后,陈博士提醒大家在做学问时,如果是对单一的作者和单一的作品进行对比,要多做些相关的背景了解,融合不同的学科知识,这样才能促进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认识。
在讲座的提问环节,与会师生积极探讨,陈可冉教授对学生的提问耐心地一一作答,大家都被陈博士渊博的学识、清晰的思辨以及对日本文化研究之深入所折服。此外,王宗瑜教授对陈教授的报告做了精彩点评,高度赞扬了陈教授对俳句研究的学术价值。此次讲座内容丰富有趣,知识跨界广大,与会师生均表示受益匪浅。最后,活动在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主持人:王宗瑜博士
主讲人:陈可冉博士
讲座现场的师生
文/图:李海霞/娄春明
下一篇:研究生男篮战胜国教一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