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列表 >

北京外国语大学夏登山教授做题为“基于新史学方法的古代翻译史分期研究”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3-06-08 访问次数:

 

202367日上午,北京外国语大学夏登山教授应我校邀请,做题为“基于新史学方法的古代翻译史分期研究”学术讲座。讲座由我校研究生院院长胡安江教授主持,我校众多老师、博士生硕士生前往歌乐楼C102聆听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胡院长对夏登山教授致以热烈欢迎,并为在场师生介绍了夏登山教授在语言学和翻译学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图 1 主持人胡安江院长(左1)热烈欢迎主讲人夏登山教授(右1)

 

  本次讲座共五个部分。首先,夏登山教授从“方法”与“问题”两个视角入手,为在场师生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夏教授基于翻译学界学者对古代翻译活动的分类,引出“进译”概念。其次,夏登山教授介绍该研究的研究方法——通过借鉴西方新史学派的方法,以官方史料二十五史为语料来源,对其中的翻译事件进行检索、统计与细读。经过夏教授的详细解读、举例与论证得知,宋代以前的翻译史书写以“重译”和“贡译”类记载为主要形式,其目标是建构历代朝廷汉文化中心“威德远播”和少数民族“慕化归义”的形象。自辽代开始兴起“诏译”“命译”和“进译”等史料,标志了一种“尚译文化”的逐渐崛起,翻译在文化的多元系统中逐渐趋向中心地位,翻译开始系统地深度参与朝政治理、文化发展和民族融合等方面。接着,夏登山教授就诸如“为什么‘进译’中译者的显现度高于‘重译’和‘诏译’”等问题与在座师生进行讨论。最后,夏教授基于本研究为师生分享翻译史研究的相关经验与启示。翻译活动对于朝政治理、历法生产、主流意识形态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研究者对古代翻译史研究中过度概括的刻板成见要保持警惕;关于史料的价值和运用方面,研究者要注重筛选史料,量化史料的优势;在评价前人的翻译史著述时,要做到立足前人、尊重前人、不盲目信任前人、力图突破前人的结论或方

 

图 2 主讲人:夏登山教授

 

 

 

讲座最后,胡安江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精彩总结,高度赞扬了夏登山教授在古代翻译史研究方面的卓越成果,并呼吁在场学生以本次讲座为启发,探索古代翻译史研究的新方法,希望各位同学在做研究时大胆质疑,细心求证。最后,胡安江教授代表师生再次感谢夏登山教授的精彩分享,本次讲座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图 3 在场师生认真聆听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