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列表 >

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陶家俊教授线上讲授性灵美学

发布时间:2022-12-01 访问次数:

2022年11月29日下午14:30,研究生院、英语学院、《外国语文》编辑部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陶家俊教授,为全校师生作了题为《性灵之美:中国古典气韵论对罗杰·弗莱美学思想的影响》的线上讲座。讲座由四川外国语大学龙丹教授主持,百余名校内外师生通过腾讯会议参加。

 

讲座伊始,陶教授特别介绍了此项研究背后的两个问题意识,其一是探究全球范围内的知识迁徙中发生的跨文化影响,其二是着眼于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普遍受西方理论范式影响的背景,以期从文艺和美学的层面建立从本土文化出发的理论视角。

陶教授提到,20世纪以来的弗莱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形式主义美学和现代艺术批评话语,未曾关注到中国古典艺术和美学思想对弗莱的影响,尤其是与他的形式主义美学平行的性灵美学思想。随后陶教授从跨文化阐释、文物品鉴、晚期思想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弗莱对气韵论的吸收和改造,在汉学研究和文物品鉴话语的双重影响下形成了性灵美学思想。

根据陶教授阐述,随着19世纪末以来的全球知识迁徙,中国古典艺术观又一次向西方传播,其中就包括齐梁艺术评论家谢赫与陈传席就品画提出的“气韵”“生动”之姿。弗莱将“气韵生动”理解为线性韵律及其连绵流动,其中包含了他后期“性灵”和“生命力”两个观念的萌芽。弗莱与作为其思想来源之一的宾雍对“气韵生动”的阐发不再局限于品画范畴,而是提升到生命观层面,将中国艺术背后的道家思想引入西方现代主义美学思想。

陶教授继续介绍了弗莱在中国文物鉴赏评论中形成的“韵律”、“性灵”、“形塑感”和“生命力”四个美学观念,提出弗莱意在从中西差异的角度区分非审美的人类心智活动与审美心智活动,强调中国古典艺术契合现代西方人的审美期待。

陶教授接下来论述道,弗莱晚年将性灵美学浓缩于“性灵”和“生命力”两个核心观念中。一方面,他将“性灵”美学观统摄于涵盖艺术家精神生命、艺术品鉴赏审美情感、艺术创作和接受等的六个维度,另一方面,他在康德无目的性的目的性美学观影响下发展出了“生命力”观念。在此基础上弗莱评论道,性灵始终存在于中国各个时期的艺术之中。

在讲座的末尾,陶教授总结了弗莱性灵美学对中国古典气韵论的有益吸收,再次言及东西文明相互传播以及创造性转化的深远意义。

参与讲座的师生对陶教授的报告反应热烈,通过视频发言和文字留言的形式向陶教授请教,对此陶教授耐心解答了师生的疑惑并推荐了进一步了解相关主题的渠道和资源。此次讲座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思路,为师生带来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文稿:张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