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05 访问次数:
2023年4月27日晚7点,李正栓教授做客科研沙龙协会,在立德楼B407开展了题为“彭斯的Auld Lang Syne是怎么成为世界文学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研究生院院长胡安江教授主持,校内众多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胡教授对李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他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成果。李教授主要从事英美诗歌、中英诗歌互译及译评研究。出版了邓恩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研究、美国诗歌研究等6部专著、近20部文学译著、10余部英美文学教材。
紧接着,李教授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分析了诗与歌Auld Lang Syne的国际化传播进程。首先,就传播主体而言,个人和组织共同推动了彭斯诗歌的传播。其中包括诗人本身、出版商、译者,还有苏格兰人和苏格兰裔侨民、苏格兰政府、彭斯俱乐部等。此外,他谈道:“彭斯的诗歌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他用苏格兰方言,讲苏格兰故事,写苏格兰人民。”更重要的是,Auld Lang Syne的文字与音乐相得益彰,可对该诗歌内容进行多个层面的解释,加之其格律具有音乐美,这些都促进了它走向国际。再看传播渠道,Auld Lang Syne的传播渠道多元、立体。既可以出版成书,还可以用作电影插曲或节目表演。同时,李教授强调诗歌的传播对象也会变成传播主体。一传十、十传百,使得Auld Lang Syne广为人知。最后,他提到在Auld Lang Syne的国际化传播过程中,除了突出的经济效益,其社会效益也十分瞩目。优美的Auld Lang Syne不仅可以抚慰大众心灵,而且对文学和音乐领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结语部分,他总结道:“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可以从Auld Lang Syne的世界文学进程中借鉴经验:传播主体应增强其翻译能力,传播内容需关注普世情感,传播渠道应多元立体。”
主讲结束后,胡教授对李教授的精彩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李教授运用“5W模式”详尽地分析了Auld Lang Syne的国际化传播进程,让我们思考如何帮助中国文化“走出去”。最后,李教授与部分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至此,本次学术讲座圆满结束。
李正栓教授精彩讲解
胡安江教授精彩主持
现场师生认真聆听
在场师生积极提问
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英语学院
语言哲学研究中心·科研沙龙协会
文:罗腾亚
图:张永欣、王潆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