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列表 >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苏艳教授做客“界面研究与认知诗学论坛”

发布时间:2023-05-05 访问次数:

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界面研究与认知诗学论坛(第163期)学术活动于4月28日(星期五)上午在立德楼B407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苏艳教授做题为“严复西学翻译中的知识建构”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校蒋林教授主持,我校众多老师、博士生和硕士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首先,苏艳教授介绍了西学知识引入中国社会的五个环节:存储、加工、应用、传播以及销售,并指出,严复通过跨语言、跨时空的翻译实践开展近代知识的重构、存储、销售和创新,构成了近代中国知识演进历程的重要部分。接下来,苏艳教授从四个方面详细讲解了新语境下严复翻译对知识建构的效用。第一,以中西会通法将知识再语境化,为知识建构提供方法路径,苏艳教授指出,严复从认识论视角阐明了西学中译的可能性和中西会通的合理性,提出“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而后得之”的翻译会通思想;第二,借翻译知识调整中国传统知识结构,借知识迁移丰富本土知识土壤,随着国人对西学的接引力度逐渐加大,传统知识结构的更新已无法避免,并成为新式教育的迫切需求,苏艳教授提到,西学书目分类成为中国传统知识存储和结构调整的表征,对西学译作的学科分类涉及译入知识的归类、存储和管理,严复按照西学接引次第提出了学科分类方案,推动了中国传统知识结构的现代转型;第三,译介西方科学思维,革新知识生产来源,严复引介、宣扬了西方科学方法,彰显了科学的价值功能并尝试培养国人的科学思维方式,拓展和深化了国人对科学的认知;第四,推动译著版税制的建立,保障翻译知识的销售,这使得知识翻译成为可持续性的知识劳动。最后,苏艳教授指出,严复展现了如何经由翻译完成知识加工、话语塑造与价值再生产,考察其翻译可以审视知识翻译中科学话语的塑造,呈现知识如何在新语境下得以重构并发挥价值,挖掘中国现代知识结构形成背后的思想内涵,由此揭示翻译的知识再生产功用,凸显翻译在知识的加工、建构与传播中的价值所在。

讲座最后,蒋林教授作了精彩总结,高度赞扬了苏艳教授研究的前沿性与系统性,并指出推进翻译理论服务于国家与社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就参会人员提出的“以中国之名”译“西方之本”是否具有可能,以及严复语言策略的选择等相关问题,苏艳教授也做出了详细解答。与会的师生收获颇丰,纷纷向苏艳教授表示感谢。至此,本次讲座圆满落幕。

 

主讲人:苏艳教授

 

 

 

 

 

 主持人:蒋林教授  

 

 

在场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