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30 访问次数:
9月28日下午,我校在西区立德楼C117举行2025年新聘研究生导师培训会。副校长胡安江出席培训会,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全体2025年新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参会。培训会由研究生院副院长龙丹主持。
会议现场
会议伊始,胡安江宣读了四川外国语大学关于聘任2025年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决定,并为新聘导师颁发聘书。
2025年新聘博士生导师
2025年新聘硕士生导师
随后,翻译学院杨志亭教授作题为“育人、树人、化人;品学、品行、品格”的专题分享。他结合丰富的教书育人经验,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研究生培养的心得:一是在“育人”中夯实学生专业根基,着重提升其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跨学科学习与新技术应用能力;二是在“树人”中塑造学生优秀品格,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做好职业规划与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三是在“化人”中关怀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人际交往、自律及情绪管理能力。
杨志亭教授做讲座
吴扬副教授以“思政赋能研究生课程的系统设计与实践方法”为题,系统介绍了课程思政的理念构建与实施路径。她结合自己主持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的建设经验,分享了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的宝贵经验,阐述了如何在研究生课程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吴扬副教授做讲座
会上,龙丹教授还就《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管理办法》和《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评选办法》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解读,倡议大家在未来的研究生指导工作中“甘为孺子育英才,克勤尽力细心裁”。
最后,胡安江教授在培训总结中充分肯定了本次培训的组织成效和内容设计,希望全体导师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他强调,第一,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希望各位导师牢记使命、履职尽责,主动融入学校学科发展和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第二,导师不仅是学生学术道路的“引路人”,更是其思想品格的“塑造者”和成长成才的“把关人”,要积极争做“四有”好老师;第三,导师需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思政教育、学术创新、实践能力与职业发展的全过程,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全面护航研究生成长,为学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胡安江总结
本次导师培训是研究生院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培训会既有政策解读与理论指导,也有实践经验与案例分享,为我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导师们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撑。
文:喻骞
图:项红菊
上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