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列表 >

讲座回顾|华中科技大学王树槐教授做客“界面研究与认知诗学论坛”

发布时间:2024-04-23 访问次数:

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界面研究与认知诗学论坛(第168期)学术活动于4月17日(星期三)上午十点在立德楼C117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王树槐教授做题为“文体学路径的翻译批评”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四川外国语大学胡安江教授主持,我校众多老师、博士生和硕士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王树槐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对翻译批评的定义,从规定性批评和描写性批评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接着,王树槐教授依次展示了杨宪益、莱尔、蓝诗玲三位翻译家对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的翻译片段,通过比较,指出不同的翻译成果的背后,往往蕴含着译者隐蔽的价值观等主观倾向这一现象。接下来,王树槐教授还展示众多译者对“江湖”这一词的翻译,指出汉学家倾向在翻译时加入不同读者群体的文化背景元素,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江湖”复杂的内涵。此外,王树槐教授还指出,译者们在对蒲松龄短篇小说《画壁》进行翻译时,会对原文中的敏感场面进行创造性翻译。接下来,王树槐教授详细介绍了文体学路径的翻译批评,指出文体是对语言的偏离,但其内在是有价值和意义的。文体学通常考查常规、变异、文体分析清单、认知风格、修辞等。王树槐教授以“变异”为题,通过展示译者们对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翻译片段,指出可以通过“插入语”形式将语言自然化。在文本分析清单中,王树槐教授展示了译者们对曹雪芹小说《红楼梦》的翻译片段,指出译者们会考虑读者的需求进行翻译。最后,王树槐教授以翻译使用的标点符号为例,详细介绍了翻译的突显理论。

讲座最后,胡安江教授作了精彩总结,指出此次讲座对广大师生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胡安江教授高度赞扬了王树槐教授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能力,王树槐教授对于文本分析和例证分析的能力,值得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学习。最后,胡安江教授建议我们广泛阅读,为未来研究打好理论基础。与会的师生收获颇丰,纷纷向王树槐教授表示感谢。至此,本次讲座圆满落幕。

【主讲人:王树槐教授】

【主持人:胡安江教授】

华3.webp.jpg

【师生互动】